requestId:68adece91ec468.77916861.
一、2013年全省和省級預算執行情況
2013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省委省政府團結帶領全省人民扎實奮斗、克難攻堅,完成了省十二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2013年預算收支包養意思目標和財政工作任務。
公共財政預算方面:全省公共財政收入、地方收入分別突破3000億、2000億大關,邁上了新的臺階。公共財政收入共完成3307.3億元,比年初預算增加66包養俱樂部.3億元,比上年增加369.4億元,增長12.6%。其中,地方收入2023.6億元,增長13.6%;上劃中央收入1283.7億元包養,增長1包養一個月價錢1.1%。全省公共財政支出4635.5億元,比上年增加516.5億元,增長12.5%。
省級公共財政收入完成810.9億元,比年初預算增加35.5億元,比上年增加90.9億元,增長12.6%。其中,地方收入324.9億元,比年初預算增加30億元,比上年增長12%;上劃中央收入486億元,增長13%。省級地方收入比年初預算增加的30億元中,資產處置等一次性非稅收入21.7億元,稅收收入8.3億元。超收收入當年不使用,全部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納入以后年度預算統籌安排。省級公共財政支出808.2億元,增長0.6%。
政府性基金預算方面:全省政府性基金收入1106.9億元,中央補助65.4億元,上年結轉273億元,可安排使用的收入總計1445.3億元;全省政府性基金支出1074.6億元,結轉下年370.7億元,支出總計1445.3億元。省級政府性基金收入167.4億元,中央補助65.4億元,上年結轉110.4億元,可安排使用的收入總計343.2億元;省級政府性基金支出96.9億元,補助市縣127.5億元,結轉下年118.8億元,支出總計343.2億元。
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方面:全省社會保險基金收入1117.2億元,其中,保險費收入651億元,財政補貼423.9億元,利息、轉移收入等其他收入42.3億元;全省社會保險基金支出967.6億元,其中,社會保險待遇支出955.8億元,轉移支出等其他支出11.8億元,當年結余149.6億元,年末滾存結余1186.2億元。省級社會保險基金收入161.3億元,支出118.8億元,當年結余42.5億元,年末滾存結余308.6億元。
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方面:省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5.8億元,其中,利潤收入2.2億元,股利股息收入3.6億元;省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5億元,調出8000萬元到公共財政預算統籌用于支持重大產業項目,支出共計5.8億元。
初步判斷,2013年省級可實現收支平衡,略有結余,市縣總體上也可以實現收支平衡。上述預算執行情況是快報數,在決算編制匯總后還會有一些變化,屆時再向省人大常委會報告。全省預算執行主要有以下四個特點:
(一)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結構性矛盾突出、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的嚴峻形勢下,采取了一系列積極的財稅政策措施,促進了經濟穩定運行和財政收入穩步增長。2013年,全省收入增幅呈前高后低走勢,一季度實現高開后,隨即出現明顯下滑,到下半年降幅逐步收窄,增長勢頭基本穩定。橫向比較,全省地方收入增幅比全國平均水平高0.7個百分點。這主要得益于省委省政府準確把握經濟大勢,及時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各級各部門全面執行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十條禁令,堅決落實結構性減稅政策,取消停征55項行政事業性收費,進一步簡政放權,減輕企業負擔;盡力保持合理的投資規模,繼續加大對重大交通項目和民生工程的投入力度,通過財政貼息支持國家和省級工業園區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城市建設市場化投融資;通過政府采購支持“兩型”產品及省內企業產品銷售,支持傳統產業升級改造,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在此基礎上,社會各界誠信納稅,財稅部門勤征細管,實現了財政增收。
在收入規模穩步擴大的同時,收入結構也發生了積極變化。全省稅收收入2581.5億元,增長13.9%,占公共財包養網政收入的78.1%,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主體稅種中,增值稅680.8億元,增長10.2%;消費稅491.1億元,增長12.7%;營業稅450.1億元,增長16.2%;企業所得稅339.8億元,增長14.1%;個人所得包養意思稅127.3億元,增長8.9%。全省納入公共財政管理的非稅收入725.8億元,增長8.1%,分別占公共財政收入的21.9%包養站長、地方收入的35.9%。
2013年全省公共財政收入構成
上劃中央收入38.8%
(二)突出加大對民生領域薄弱環節和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中央和省重要政策、重點工程、重大項目的短期包養資金需求得到較好保障。在支出規模不斷擴大的情況下,通過提前研究、及早下達、加快撥付,預算執行的均衡性明顯提高,支出進度一直好于全國平均水平。全省公共財政支出的主要科目完成情況如下:
農林水事務支出500.2億元,增長11.7%。支持涔天河水庫、小型農田水利、中小河流及小型病險水庫治理等水利項目建設,啟動實施洞庭湖區18個縣市區170萬人口飲水安全工程。支持應對特大旱情、禽流感等重大突發事件,積極采取臨時收儲、危倉老庫維修改造、加強強制檢驗、新品種選育研究等措施,盡力減小鎘大米事件對全省糧食行業的沖擊。改善林區道路條件,進一步提高生態公益林補償標準。加大農業綜合開發投入,增加農機具購置補貼規模,擴大農業保險覆蓋范圍,全省158萬戶次農戶因受災獲保險賠款12.9億元。在10個縣啟動特色縣域經濟強縣工程,在2.5萬個村實施公益事業“一事一議”獎補項目,村級組織運轉經費提高到村均6萬元。
教育支出807.9億元,與上年基本持平(2012年全省超額完成中央核定的教育投入任務,當年教育支出增長49.4%,基數較高)。在15所高校甜心寶貝包養網啟動首批21個協同創新中心建設,支持高校社會化學生公寓和食堂回購。提高職業院校的生均撥款補助標準,中職免學費范圍擴大到所有農村學生、城市家庭經濟困難和涉農專業學生,為全省46.6萬名中職學生免除了學費。繼續改善貧困地區辦學條件,對武陵山、羅霄山片區9.1萬名農村中小學教師發放了津貼。
科學技術支出54億元,增長12%。進一步提高科研院所保障水平,支持科技基礎條件建設,推動關鍵技術研究,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615.7億元,增長包養甜心網17.1%。幫助高校應屆畢業生求職,對勞動密集型、中小微型企業吸納就業困難人員給予扶助。連續第9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礎養老金,城鄉低保補助標準由每人每月250元、103元分別提高到271元和119元,農村五保戶分散供養、集中供養補助標準由每人每年2115元、4163元分別提高到2511元和5028元。
醫療衛生支出335.1億元,增長13.9%。新農合、城鎮居民醫保補助由每人每年240元提高到280元,醫療費用報銷水平進一步提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人均補助由25元提高到30元,村衛生室實施基本藥物制度的村均補助由4000元提高到5000元,對武陵山、羅霄山片區1.9萬名農村衛生人才發放了津貼。
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66.5億元,增長22%。支持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等公益性文化設施免費開放,農村文體活動經費達到每村每年1萬元,推動文化產業快速發展。
節能環保支出120.2億元,增長9.9%。繼續推進農村環境連片整治、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治理等“十大環保工程”,開展水質良好生態湖泊環境保護試點,促進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的推廣應用。
住房保障支出1包養女人66.1億元,下降10.7%,主要是建設任務較上年減少。
交通運輸支出335.3億元,增長22.5%。積極拓寬融資渠道,吸引社會資金和金融資本支持公路、鐵路、水運、機場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
2013年全省公共財政支出構成
(三)新增財力進一步向民族地區、貧困地區、糧食主產區和重點生態功能區傾斜,均衡區域間財力差異,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2013年,在中央本級收入緊張、壓減部分專項轉移支付的情況下,通過積極爭取,中央對我省稅收返還及轉移支付補助達到2537.1億元,比上年增長6.3%,其中,稅收返還210.7億元,一般性轉移支付1355.4億元,專項轉移支付971億元;轉貸我省債券資金154億元,規模居全國前列。9個縣市新增納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范圍,使我省納入范圍的縣市達到33個;48個縣市的新農合、城鎮居民醫保享受了西部地區政策,中央補助標準由60%提高到80%;62個縣市獲得中央產糧(油)大縣獎勵資金18.9億元,增長9.2%。省財政在配置財力時,盡力加大對市縣的支持力度。2013年,省對市縣稅收返還及轉移支付補助達到2144.8億元,比上年增長14.3%。其中,稅收返還134.1億元;一般性轉移支付1168.8億元,其中,財力性轉移支付600.5億元,比上年新增71.7億元,是近些年來支持市縣力度最大的一年;專項轉移支付841.9億元。
(四)把規范預算管理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努力提高財政管理效率和資金使用績效。貫徹落實省人大常委會《關于加強政府全口徑預算決算審查監督的決定》,加強全口徑政府預算管理。一是扎實推動預算公開。公開部門預算和“三公”經費的省直部門由25家擴大到46家,涵蓋了除涉密部門外的所有省政府工作機構,14個市州本級、31個縣市甜心花園區啟動了預算公開工作。二是嚴格落實厲行節約的各項規定。嚴控并盡量壓減“三公”經費,省級“三公”經費開支得到較好控制,初步預計決算數要低于年初預算數,具體情況待部門決算辦理后再報告。三是積極推行預算績效管理。對9項重大項目實行了重點績效評價,對108家省直部門的2包養網16項專項資金實行績效甜心花園目標管理,并將93家省直部門的預算績效包養一個月價錢管理納入省政府績效評估范圍。四是著力加強預算與國庫的聯動,盤活財政存量資金。進一步規范資金撥付流程,清理國庫暫存暫付款,清理整頓財政專戶和包養網預算單位銀行賬戶,開展預算執行中期短期包養評估,加強結余結轉資金管理,使預算資金盡快形成支出、發揮效益。五是按照中央統一部署,基本摸清了全省政府性債務的底數。經審計,截止2013年6月底,全省各級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3477.9億元,負有擔保責任的債務733.4億元,可能承擔一定救助責任的債務3526億元。這些債務是經過多年形成的,在全省改革發展進程中發揮了重要包養網比較作用,大多有相應的資產和收入作為償債保障。從我省經濟發展水平、政府性債務現狀和資產與負債的相互關系看,目前風險總體可控,但有的地方也存在一定的風險隱患,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與此同時,財政運行中也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主要是:財稅政策調節經濟運行、促進轉型升級的科學性和針對性有待提高,支持重點和方式還要進一步調整完善;部分市縣還存在非稅收入占比高、支出保障水平偏低、負債較多等突出問包養網題,特別是一些西部的偏遠市縣尤其困難,財政體制、政策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有效性亟需提高,財政運行質量有待改善;財政資金安排碎片化、監管不嚴、浪費低效的現象時有發生等等。我們將高度重視這些問題,采取有力措施,有步驟地加以解決。
二、2014年預算草案
初步判斷,2014年,我省經濟發展面臨很多機遇和有利條件,但困難和壓力也不少。從有利條件來看,全面深化改革將進一步釋放發展的內生動力和活力,全省經濟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財政持續健康發展具有不少新的有力支撐。從制約條件來看,傳統發展優勢逐步弱化,各類結構性問題和深層次矛盾依然較多,經濟增長步入由量到質轉型的艱難攻堅期。
從財政來看,2014年財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更加需要開源節流、精打細算。收入方面,未來一段時期內,隨著經濟由過去的高速增長轉入平穩增長,財政收入中速增長將呈常態化,這一趨勢已經初步明朗,2013年全省公共財政收入增幅相比前兩年分別回落了21.7和3.8個百分點,而且增收主要依靠卷煙制造和房地產業,這兩大行業稅收增量共計160億元,分別占公共財政收入、稅收收入增量的43.3%和50.8%;黑色金屬、有色金屬、煤炭等傳統支柱產業稅收均為負增長。2014年,中央和省在簡政放權、減輕社會負擔方面還將推出營改增擴面等減稅降費政策,這些都將帶來一定的財政減收。支出方面,支持全面深化改革和促進各項社會事業發展都需要增加投入,預算平衡壓力很大。
2014年預算編制的指導思想是: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的戰略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全力推動發展。改善宏觀調控,突出支持結構調整和創新驅動,提高經濟發展的活力、質量和效益;保障改善民生,堅持加大投入與革新機制相結合,做到保基本、兜底線、促公平、可持續;短期包養改進預算管理,增加一般性轉移支付,防控債務風險,增強預算透明度和績效水平。
在預算編制時,突出把握以下三條原則:一是統籌有序,突出重點,優先保障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的支出需求。盡量提高年初預算到位率,讓省直各部門和市縣在年度預算執行中騰出更多精力來抓政策落實、抓資金績效。二是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從緊從嚴控制行政運行成本。嚴格執行《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省直各部門辦公性行政經費零增長,“三公”經費只減不增。全面停止新建黨政機關樓堂館所,維修改造只安排消除安全隱患、恢復和完善使用功能的項目。統籌政府信息化建設,推進資源整合和信息共享。三是盤活存量,用好增量,以增量帶動存量、集中財力辦大事。2014年省級原則上不新設專項轉移支付,專項轉移支付數量在上年基礎上再壓減1/3。對新工作、新任務,首先通過調整存量資金的結構解決;資金不夠的,通過預算新增安排和整合現有專項來籌措落實。具體安排情況如下:
公共財政預算方面:2014年全省和省級公共財政收入預計增長12%左右,具體為:全省公共財政收入預計3704.2億元,比上年增加396.9億元,其中,地方收入2266.4億元,上劃中央收入1437.8億元。
省級公共財政收入預計885.1億元,比上年增加74.2億元(剔除上年部分一次性非稅收入后按增長12%測算),其中,地方收入340.8億元,上劃中央收入544.3億元。2014年,省級地方收入340.8億元,中央補助收入1884.3億元,市縣上解收入55.7億元,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7億元,收入總計2287.8億元;省本級支出444.2億元,補助市縣支出1813億元,上解中央等支出30.6億元,支出總計2287.8億元,當年收支平衡。
2014年省級公共財政支出預算安排的主要內容如下:包養網比較
教育:預算安排113.8億元,新增10億元,其中省本級支出62.5億元,對市縣轉移支付51.3億元。繼續提高高校和職業院校的生均撥款水平、農村義務教育學校生均公用經費補助標準,推動實施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重點支持城市義務教育擴容改造和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健包養網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
科學技術:預算安排9.1億元,新增7000萬元,其中省本級支出6.6億元,對市縣轉移支付2.5億元。重點支持基礎科研、科普、重大包養網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
文化體育與傳媒:預算安排15.7億元,新增4.4億元,其中省本級支出11.4億元,對市縣轉移支付4.3億元。按村均1萬元的標準,支持4000個行政村的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建設;落實省博物館、省美術館、省圖書館等重點文化工程建設資金;新增文化產業、文化事業發展專項資金2000萬元,推動文化繁榮發展。
社會保障和就業:預算安排82.5億元,新增4.4億元,其中省本級支出17.8億元,對市縣轉移支付64.7億元。新增就業補助4000萬元,重點支持高校畢業生就業和化解產能過剩中出現的下崗再就業;新增安排8000萬元,對國企職教幼教退休教師待遇給予補差;支持將企業退休人員基礎養老金再提高10%,對困難國有企業老工傷人員納入工傷保險管理給予補助,實施全省統一的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指導標準,進一步改善困難群眾生活條件;支持殘疾人事業發展。
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預算安排71.9億元,新增9.7億元,其中省本級支出7億元,對市縣轉移支付64.9億元。將新農合、城鎮居民醫保人均補助標準由280元提高到320元,繼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強藥品安全監管,對困難群體參保給予補助。
節能環保:預算安排12億元,新增4億元,其中省本級支出2.3億元,對市縣轉移支付9.7億元。支持煤礦整頓關閉,建立湘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對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給予獎補,加大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大氣污染治理和“兩型”社會示范創建的投入力度。
住房保障:預算安排20.7億元,其中,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省級配套資金15億元,同時,我們將通過積極爭取中央支持、調整支出結構等方式,確保全省城鎮保障性住房和農村危房改造的配套資金需求。
農林水事務:預算安排62.6億元,新增11.5億元,其中省本級支出15.7億元,對市縣轉移支付46.9 億元。一是農業新增5.2億元,重點支持“百企千社萬戶”工程,加快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積極爭取中央補助,開展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試點,支持農業“休養生息”。二是林業新增4490萬元,主要是將省級集體和個人生態公益林補償標準由12元/畝提高到15元/畝。三是水利新增3.5億元,并通過統籌整合相關專項資金(基金),集中支持農村安全飲水、小型農田水利、洞庭湖治理等重大工程建設。四是扶貧新增1億元,完善武陵山、羅霄山片區財稅綜合扶持政策,推動實施科學扶貧、精準扶貧。
產業發展與經濟建設支出:預算安排95.7億元,新增11.1億元,其中省本級支出36.3億元,對市縣轉移支付59.4億元。主要是新設現代服務業專項引導資金2億元,突出支持電子商務、文化創意、物流、信息服務等現代服務業;新增流通產業發展資金1.8億元,扶持內貿發展;新增新型城鎮化引導資金1億元,重點用于村鎮規劃等方面;新增新型工業化、戰略性新興產業專項引導資金8000萬元,達到9.3億元;新增安全生產專項資金6000萬元,達到1.2億元;新增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資金4000萬元,達到1億元;新增軍民融合產業發展資金2000萬元,達到5000萬元;新增旅游產業發展資金3000萬元,達到1.5億元。
交通運輸支出 TC:sugarpopular900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