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諸包養多方面均不占優勢的山東德州市,先后承擔106項國家級改造試點,此中39項經驗做法在全國推廣。記者調研發現,德州跳出傳統的“單打獨斗、逐個推進”形式,以黨建引領進行系統化、集成改造,通過“動體制機制、動人員編制、動金錢好處”,推進實施了農田“噸半糧”生產才能建設、擴年夜農村勞動力就業集成改造、“縣鎮同權”和鎮街底線集成改造等一系列嚴重改造,“向改造要活氣”破解經包養濟社會發展障礙,有用激發了發展內生動力。
集成改造紅火推進
兩河“牽手”,成為德州現代水網建設的一次創新。走進德州市沙楊河綜合管理工程項目現場,施工人員駕駛發掘機、運輸車來往穿越,一派熱火朝天氣象。“作為連通漳衛新河和馬頰河的調水通道,沙楊河是德州城區水系連通工程的主要組成部門,也是黃河、年夜運河‘牽手’的紐帶工程。”德州市水利局副局長王書芹說,黃河、年夜運河“牽手”區域已將水利文物、生態綠廊、文明游玩、全平易近健身、鄉村振興等有機融為一體。
與水相連的是德州節約集約用水和“噸半糧”生產才能建設等改造試點。德州是嚴重缺水城市,又是農業年夜市,人均水資源占有量是全國的1/10,但隨著用水量逐年增添,在黃河水不克不及超支、地下水不克不及超采情況下,當地按“四水四定”請求協力推進農業用水權、水價改造、國家灌區建設等水資源綜合改造試點。
“德州財力不強,但3年來水利投進高達196億元包養,相當于過往10年總和,是歷史上投進最集中的時期,也初步摸索出華北平原缺水地區水資源治理新路徑。”德州市委書記田衛東說,水資源綜合改造只是當地周全深化改造的領域之一,德州實施的數百項力度年夜、創新強、舉措實的嚴重改造,構成了“聚產業、聚人氣、聚資源、聚要素、聚紅利”的任務思緒。
集成改造紅紅火火。作為山東獨一列進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的城市,德州“布局點子”發布創新轉化中間;為破解基層“小馬拉年夜車”難題,德州率先摸索的“縣鎮同權”改造做法被廣泛推廣;針對農業年夜市農平易近就業難問題,德州發布農平易近工免費上年夜學等舉措;為促進包養網基層干部擔當作為,德州對縣市區和部門政治生態進行量化評價和預警……
德州市委副秘書長、政研室主任、改造辦副主任劉榮青說,近年來,德州召開市委深改委(組)會議70屢次,審議200多個改造計劃,圍繞國家戰略落實落地、高質量發展、平易近生、基層管理和黨建等領域,承擔百余項國家級改造試點,滾動實施20項集成改造任務,39項改造摸索全國推廣。近兩年,德州在山東對市改造考察中位次年夜幅躍升,高質量發展綜合考察連續兩年創歷史最好成績。
聚焦“國家所需基層所能”
從改造中找辦法,在改造中提動力。德州市改造創新研討中間副主任李祿超說,在推進改造中,德州不脫離市縣實際,不背離群眾好處,不遠離中間任務,以問題導向不折不扣落實好中心改造戰略,以改造精力尋求發展難題的破解之道。
一是尊敬地區觀,以戰略性改造推動國家戰略落地。德州在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中被賦予“一區四基地”定位,為更好服務融進協同發展,德州成立了面向京津冀的創新轉化中間、科研院所中試基地等平臺,發布設立政務服務中間駐京分廳等“差異化”舉措。今朝,60多家德州企業到雄安新區創業,引進39家央企國企及145家平易近企前來投資興業。田衛東說:“國家改造試點實施越好,處所受害越多。德州承擔的改造試點,都從市縣實際出發,理論指導實踐,實踐又豐富了理論。”
二是樹立發展觀,以要生性改造實現高質量發展。“德州人均GDP剛到1萬美元,面臨增量和提質雙重壓力、資源和環境雙重約束、年夜城市虹吸和周邊競爭雙重挑戰。資源拼不起、老路走欠亨,只要走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之路。”德州市工信局副局長楚華衛說,德州優選集成電路產業鏈,實施人才全維度、產業全鏈條、企業全周期、服務全流程集成改造,吸引中國有研科技集團投資百億元建設7個項目,集成電路關鍵資料產業異軍崛起,“三線城市”突起“一線產業”。
三是堅守主旨觀,以“小而美”改造改良平易近生。針對農業生齒多就業難,德州開展了擴年夜農村勞動力就業集成改造,采取了健全縣鄉村三級就業服務體系、公益崗擴容提質、摸索“農平易近工免費上年夜學”新路徑、開發“以工代賑”崗位等系列辦法。三年來,全市農村勞動力就業人數年均增長包養3.2%,今朝全市農村就業人員249.6萬人,占總量的86.6%。德州市人社局就業促進科科長馬全新說:“平易近生為年夜,德州晉陞政策執行溫度,奉行接地氣、‘小暗語’改造,讓群眾加倍可及可知可感。”
四是牢記問題觀,以管理性改造夯實基層基礎。針對鄉鎮權責不婚配等現實,德州2022年就在21個中間鎮和重點鎮開展“縣鎮同權”改造,推動行政審批權、執法權下移,各類事項基礎做到縣鎮同辦。“先后向鄉鎮下沉應急治理、市場監管、農業農村等執法人員2600余人,了了181項鄉鎮權責清單,力圖職責與資源婚配。”德州市委編辦副主任呂恩仁說,制訂配套政策保證和增強鄉鎮在統籌協調派駐部門和下沉人員治理考察方面的“話語權”,讓基層腰桿“硬起來”。武城縣魯權屯鎮借助改造機遇,縣行政審批服務局魯權屯鎮分局承接審批事項149項、授權委托事項61項,每年辦理企業登記、食物經營許可等事項5500余項,企業群眾就近辦事更便利。
黨建引領 創新激活氣
作為全國深化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進市試點,德州禹城市制訂出“地塊初審、項目論證、地價評估、平易近主表決、掛牌出讓、簽訂合同、繳納稅費、移交地盤、產權登記”等具體法式,并配套基準地價標準等11個規范性文件,初步構成“同地同權、布局規范、增存統籌、公正公開、高效設置裝備擺設”經驗。
改造試點林林總總,會不會各干各的?德州市委政研室副主任孟凡忠說,用系統集成的辦法整合資源、集聚要素,是德州一年夜特點。近幾年,德州已在“噸半糧”生產才能建設、區域消費中間城市建設、全鏈條節糧減損等方面奉行了20項集成改造,并摸索構建改造落實全性命周期治理體系和評價標準體系,推動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造獲得更多實質性、首創性、系統性、軌制性結果。
黨建引領是周全深化改造的基礎保證。德州2022年率先開展政治生態剖析研判創新試點,圍繞政治生涯、政治規矩、選人用人、干事創業等維度,構建政治生態評價體系和智能研判平臺,對縣市區和部門政治生態全方位“精準畫像”,并作為班子考察、干部選拔任用、評先樹優的主要參考。當地干部認為,這一做法既推動了周全從嚴治黨,又激發起干部改造創新的積極性主動性。(記者 楊守勇 賈云鵬)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