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农民画 画出查甜心寶貝包養網大乾坤_中国网

作者:

分類:

作者:杨晓玲(临沂大学教授)

走进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沟溪乡余东村,就像走进了一个彩色的世界——五颜六色的农民画,绘遍了村子的各个角落,诉说着村子的历史,描绘着村民们的幸福生活。余东村是全国闻名的“农民画村”,全村800多人,有300多人是“农民画家”。这些年,余东村村民创作的作品在全国各类农民画大赛中屡屡获奖,让农民画成为当地闪亮的文化名片。

像余东村村民一样,一手拿锄头、一手执画笔的农民在全国不在少数。目前,全国已涌现出山东青州、江西万安、上海金山、吉林东丰、江苏邳州、青海湟中、湖北黄冈、四川綦江、广东龙门、贵州水城、陕西鄠邑(原陕西户县)等多个“农民画之乡”。近年来,在乡村振包養網 花園兴的大背景下,农民画艺术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开始从当年的“宣传画”“装饰品”,发展成为农村群众描绘乡村之美、记录乡情乡愁、彰显自身文化主体地位的重要载体,在一些地方还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重要手段。

描绘乡村之美

青山远黛,红砖绿瓦,溪水潺潺,炊烟袅袅……千百年来,乡村之美曾引发无数人的遐想和咏叹。我国历史上有大量描绘乡村之美的文艺作品,但这些作品的创作者大都不是农民,作者们对乡村的描绘,大都基于非农民视角,甚至带着个人的想象和感情滤镜。

农民眼中的乡村是什么样的?农民心中的理想家园是怎样一种状态?这些问题只能由农民自己回答。长期以来,由于自身条件限制,农民用文艺的方式进行自我表达的能力比较弱。农民画结构简单,创作门槛低,为农民提供了记录生活、抒发情感、表达观点的便捷手段。

纵观近年来的农民画作品,题材无不来源于乡间,内容都“泥里来土里去”,“土气”是其最显著特征。比如,有的作品中,鸡鸭成群,牛羊满山;有的作品中,五谷蕃熟,穰穰满家;有的作品中,春祈秋报,凿饮耕食。这些散发着泥土芬芳的画作,描绘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记录的是乡村生活的充实美满,展现的是百业兴旺的喜气洋洋。这就是农民眼中的乡村之美。当然,农民画中也有田园风光,也有溪水潺潺,也有鸟语花香,但这些一般意义上的乡村美景无不以现实乡村生活为底色。描绘乡村美景的农民画,其实也是在描绘乡村现实生活。

总之,农民画虽然没有西洋画的流光溢彩,也没有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淡然飘逸,但却是农民真挚情感的释放。农民画反映的是中国农民质朴淳厚、通达乐观的价值观以及他们对美满和谐、诸事顺遂的向往和追求。

承载乡情乡愁

随着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传统的农耕生活已渐渐离我们远去,作为传包養網统农耕生活及其记忆的艺术表达,农民画日益成为乡愁的重要载体。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远离大自然,容易产生焦虑、孤寂、疲惫、浮躁之感,通常对乡村慢生活都心向往之。造型质朴、手法稚拙、风格烂漫的农民画,表现的大都是乡村慢生活,为现代人营造了一个田园牧歌式的艺术空间,构筑了一个美与和谐的精神世界,成为很多人精神性返乡的依托。

这可以很好地解释在上海这样“洋气”的国际大都市为何会出现金山农民画这样“土味儿”十足的艺术。金山位于上海西郊,原来都是农村,后来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很多村子变成了城市的一部分。出自金山当地农民(后来很多成为城市居民)之手的金山农民画,通过描绘上海郊区的民俗文化,反映了当年的乡村风貌和城市化过程。比如,邢元虎的《颛桥桶蒸糕轶话》再现了当地过年时必吃的食品桶蒸糕(寓意“团圆和高升”)从制作到进食的全过程;高金龙的《水乡迎亲》记录了当地20世纪80年代民间婚礼的盛况。这些作品中的内容都曾是江南稻作民俗文化的一部分,如今在当地却很难看到。这些农民画不仅表达了画家们的怀旧情感,也成为很多城市新市民的情感寄托。在某种意义上,金山农民画为当地居民保留了曾经的地域文化身份,成为当地人乡愁记忆的载体。

增加农民收入

文化的发展来自人类自身的某种深刻需要。社会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把这种因为需要而产生的文化推动力称为“文化的迫力”。也就是说,人的需要是文化发展的动力。

如前所述,农民画已经成为现代人寄托乡愁的重要载体。所以包養我们看到,扎根于乡村、本来以当地村民为主要受众的农民画,目前主要的消费群体却是城里人甚至外国人。从现实中看,农民画不仅被城里人用来寄托乡愁,还被用到了家装设计等不同领域。这些新需求正是农民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发展的动力。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也包養为农民画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因此,现在许多地方都在大力扶持农民画创作,将小小包養網的农民画做成了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的产业。

比如,山东省青州市农民画从业者已有3万多人。他们农忙时在地里忙碌,农闲时在家中画画,每年创作农民画50多万幅,不少画作走向全国,甚至远销欧洲,年销售额达3亿元。其中,具有中等创作能力的农民画作者年均增收2万元,一些优秀的农民画创作者年增收七八万元。

还有一些地方以当地的农民画为IP,相继兴建了一批与农民画的创作、展示、销售配套的文化产业园区,打造出集农民画创作、欣赏、展示、销售、衍生品开发于一体的产业链。比如,前面提到的余东村不仅卖画,还开发出印有农民画图案的餐具、手提包、相框、丝巾、徽章、手机壳、笔记本等80多种衍生品,形成了一条“农民画+”的产业链,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

激活乡村美育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乡村文化振兴的关键是唤醒农民的文化自觉,激活农民的文化创造力,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乡村美育。作为为数不多的扎根于乡村且在当下仍比较活跃的大众艺术,农民画既是宝贵的乡村美育资源,也是开展乡村美育的重要抓手。

目前,一些“农民画之乡”已将农民画引入乡村中小学课堂,有的地方则将“农民画进校园”活动常态化。此外,农民画夏令营、农民画大赛、农民画亲子体验等各类农民画主题活动,也都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着。这些农民画主题活动,引领乡村的孩子们走进艺术的世界,让孩子们领略到乡土艺术的魅力,也培养了他们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近些年,全国各地的农民画创作者队伍不断壮大,比如山东省青州市农民画从业者超过3万人,吉林省东丰县农民画创作队伍已达到5.2万人,他们都是乡村美育种子的播撒者。举个简单的例子,农民画创作者在全国各地农村绘制了大量农民画墙绘,内容涵盖“文明家风”“垃圾分类”“环境保护”“移风易俗”等不同主题,不仅让乡村环境焕然一新,也提升了乡村的文化氛围,让乡村群众切身感受到文化之美、艺术之美。

此外,农民画艺术的蓬勃发展,也带动了很多地方农村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画博物馆、农民画美术馆、农民画艺术馆、农民画展览馆等各种文化场馆在各地农村纷纷涌现。这些矗立在乡野间的文化场馆,不仅弥补了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硬件上的短板,也通过开展丰富的艺术活动,为乡村美育注入源头活水。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